close

2012總統大選結束後我寫了三篇文章,第一篇分析由於棄保讓大量宋楚瑜的選票轉移到馬英九身上。第二篇証明由於投票日的安排,返鄉投票意願降低降低投票率,這二個因素讓選前民調產生不小誤差,造成氣勢如虹的小英意外的以80萬票落敗。第三篇提出的觀點是民進黨需要穩定的財務結構,來維持行銷和包裝上的水準以和國民黨抗衡。

這篇要研究的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: 2012年總統大選,民進黨曾經出現過獲勝的可能性嗎?還是整個過程根本是場打不贏的戰爭?

這篇也是一個開端。 我希望以數據的變化而不是個人的感受為依歸,來探討選戰過程中哪些是正確的和那些是錯誤的策略。如果2016年民進黨要贏回來,就要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。許多因素更應該提早做準備,提早個四年都不為過。

分析的依據我選擇的是TVBS的民調數字。不是因為它中立,而是TVBS有『固定』的『偏差』,可以經過校正後得到較可信的結果。另外TVBS一直在民進黨的反方(至少這8年來),如果使用親民進黨方面的學者如游盈隆的太平洋協會民調,也許有人覺得會涉入綠營派系之爭,拿來做選後檢討恐怕讓焦點模糊。

TVBS選前包含十天內的民調數數字如下,這是原始的支持率:



TVBS最後一次民調是1月13日,當時由於法律規定做了沒有公開,是選後才公佈的。我們以最後一次數字,和實際開票時各候選人的得票率相比,可推估出民調中『未表態』選民 (在1月13日那次是16%)中綠營選民的比率是66.4%,這和我之前推測時的G Factor = 66.5% 幾乎是一樣的,可見這個方法的確有參考的價值。由於『未表態選民綠營所佔比率』=G Factor相當穩定,連續幾場總統大選幾乎都一致,(簡單講台灣人的畏懼心理慢性化程度已固定),我們利用這參數可以還原出每次民調中真正會投給小英選民的比率。

另外 100% -66.5%=33.5%的藍營未表態選民裏,假設他們會投給馬英九和宋楚瑜的比率,按照雙方當時的支持度來分配,可以把整個民調的支持度還原成推估得票率如下表:



這張得票率推估是未考慮棄保效應前的數字。最後宋楚瑜應該有  7.84%的得票率,但因為棄保效應,他只得到 2.77%的選票,我們可以進一步推估, 64.67%本來要投宋的選民最後顧全大局投給馬英九。(之前也有民調研究這問題,但民眾回答會棄保的只有20%,顯然民調問不出來)。我們再把這個因素加進去計算,得到考慮棄保效應後的最正確的得票率推估:



長達半年的民意調查中發現,就算考慮棄保因素,蔡英文還是有機會的贏的!中間得票率曾一度接近甚至超越過馬英九,這也解釋了國民黨為何要用盡全力,逼迫中央地方行政體系助選,動用所有媒體資源攻擊小英陣營,總統跑去見組頭,國安會跑去盧調查局,銀彈亂灑,窮凶極惡地在打這場選戰。推估得票率畫成圖是這樣的:



人民的集體心理不容易捉摸,民意如流水,選戰瞬息萬變。如果投票日提前一個月到12月14日,那將是蔡英文而不是馬英九當選。

事實上,TVBS也曾經公佈兩次得票率推估,分別在11月16日和12月10日,這兩次的推估都是蔡馬平手。當時我的想法是TVBS希望讓藍營的選民警愓,以強調馬很危險,投宋=投蔡的方式來操作棄保效應。現在看起來他們的策略真的有發揮到效果。

我們觀察到的數據裏,蔡英文的得票率推估在這半年變化非常大,上下達到 10%,曾經改變選舉結果。有這些數字當基礎,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,到底這場選戰什麼樣的策略是正確的,什麼樣的策略是失敗的,而國民黨方面又出了些什麼奇招奧步來打贏這場選戰。

我希望綠營選後檢討能從這樣的角度出發,而不是各派系抓住一個點就猛攻,說是因為某某某因素或誰誰誰怎樣而害綠營輸了。網路資訊爆炸時代,理由說法太多我們反而不知道要相信什麼。但數字不會騙人的,就算數據要騙人,我們也可以找出方法讓欺騙的因素去除掉。(比方這篇文章裏用G Factor搞定偏藍的TVBS民調)。

以後的文章再我來檢討推估得票率的起伏到底是那些因素造成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futest37 的頭像
    afutest37

    afutest37的部落格

    afutest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2) 人氣()